今天,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。截至目前,我國已經連續8年迎接8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。長眠異鄉的英烈落葉歸根,正是對和平正義的最好詮釋。
昨天,從退役軍人事務部傳來好消息,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在韓志愿軍烈士,有4位烈士找到親屬。為國犧牲的他們“無名”變回“有名”,正是撫慰英烈的一份共同責任。
明天,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的抗美援朝紀錄電影《1950他們正年輕》,將在全國影院上映。影片帶領觀眾追憶民族脊梁,弘揚愛國精神,正是對聚力前行最好的呼吁。
致敬!忠魂不泯,浩氣長存!“雄赳赳,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。保和平,衛祖國,就是保家鄉……”71年前,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,高舉保衛和平、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,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,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,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。首戰兩水洞、激戰云山城、會戰清川江、鏖戰長津湖……戰士們拼來了山河無恙、家國安寧,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,創造了威武雄壯的勝利偉業。
當年,因為戰事緊張、犧牲慘烈,大部分烈士的遺體沒有條件運回故土,只能就地掩埋。山坡上一個個簡陋的“志愿軍烈士之墓”,無聲地訴說著他們曾經的英勇無畏。“過鴨綠江的時候,就沒想過回來,每個過江的戰士都是這種想法,抱著用生命保衛新生共和國的決心,視死如歸。”志愿軍老兵李維波嗓音嘶啞說道。
“英雄者,國之干。”在風雨飄搖的年代,是他們,挽狂瀾于既倒,扶大廈于將傾。在民族危亡之際,是他們,風雨之中不懼寒、浪濤之上無畏顛。在人民需要的時候,是他們,以生命赴使命,用大愛護眾生。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,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。
我們崇尚英雄、紀念烈士,就是要永遠銘記歷史,賡續英烈精神。一個民族的歷史,就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;一個民族的精神,就是一個民族屹立不倒的力量。鑒往事,知來者。當崇尚英雄成為每個人的自發自覺行為,當家國情懷融入每個人的內心,民族和國家一定會更有力量、更有希望。
前進吧!接續百年宏愿,復興偉大夢想!一百年前,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,就是踐行初心、擔當使命,不怕犧牲、英勇斗爭,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。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。建黨百年之際,闊步邁向新征程,我們要銘記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,以精神之力提升行動自覺,勇于突出重圍,勇于毅然奮起,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。
正如網民在社交平臺上的留言:“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,我們奮斗在你為之奮斗的事業中!”惟愿承先烈遺志,整吾輩行囊,以新的奮斗創造新的歷史、新的榮光!(閻語)
(編輯:王晗 周鳳梅)